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英雄傳說空之軌跡FC+SC感想



十多年前已經接觸過英雄傳說這個系列,那是一張盜版光碟有數十個DOS GAME的年代,其中亦包括英雄傳說五-朱紅血,之前只玩過台灣RPG的我,突然闖進這款日式RPG,驚為天人。當中最喜歡的是主角每到一個新城鎮,可以自由接受各種支線任務,任務還伴隨故事,投入感大增。可惜盜版光碟欠缺質素保證,玩到某地方就當機,沒法玩下去。

之後漸漸忘了這遊戲,多年後看到它推出了新作,就是空之軌跡FC,二話不說買下來玩,果然仍然有這個自由接任務的系統,城鎮、郊野的設計與記憶中的朱紅血十分相似,立即勾起舊有美好回憶,可是這幾年大學生活也太忙了,拖了六年才真正著手去玩。

很久沒遇到如此精彩的傳統RPG了,欲罷不能瘋狂玩了兩個月才玩完FC+SC,破關之後還會呆想當中的人物、情節,可知我中毒之深。

那麼遊戲好在哪裡呢?第一當然是劇情,在此無意劇透,其實劇情離不開傳統王道形式,但描寫得非常細緻,透過形形色色的方法帶你走進遊戲的世界,例如遊戲中有一個歷史博物館的場景,每種展品都有詳細的描述。遊戲的世界觀設定很龐大繁複,但遊戲總會詳盡解釋,讓玩家投入當中的世界。另外不得不讚的就是遊戲中的一般路人村民,他們的對白寫得一點也不馬虎,每人都有各自的故事和想法,隨著故事推進對白亦會不斷改變,所以我每到一個城鎮必先跟每一位村民對話。

遊戲系統方面,戰棋形式的戰鬥系統非常合我心意,魔法能自由組合,需要一定戰略。很討厭近年大興的動作型RPG,我只想玩RPG而不是動作遊戲,而且這形式往往無法控制同伴,令人無法接受!欣賞它不會逼玩家練功來拖長遊玩時間,整個遊戲過程非常順暢,甚少出現因為等級不夠無法過關的情況,迷宮亦很易過,專心欣賞劇情就可以了。即使如此,FC與SC加起來的遊玩時間仍然超過100小時,可見遊戲的份量!

角色方面,女主角的描寫很成功,起初FC我不太喜歡女主角,典型的衝動類型,但在SC看著她漸漸成長,不由自主喜歡她,甚至超越本來排第一名的男主角。其餘角色全都討人歡喜,尤其喜歡奧利維爾,永遠都帶著他看他的變態對白。

可能有人認為遊戲畫面是缺點,不過我這種老餅,最喜歡就是這種2D人物,況且畫面不一定要華麗,我覺得遊戲的場景設計全都很有心思,很有新鮮感,令人期待下一個目的地。過場動畫數量亦不少,當中最感人的就是FC的ending,配合那催淚的主題曲,看到想哭。

玩完這遊戲當然很開心,同時又令我擔憂,這種傳統RPG是買少見少了,現在的潮流是追求畫面華麗,忽略了最重要的劇情和人物描寫。家用機雖然仍有不少好作品,但沒有中文版,現在連英雄傳說系列都轉移到PSP陣地了。上一次令我如此感動的遊戲是2001年的《幽城幻劍錄》,不知下一次是什麼時候?

重溫FC ending
話說遊戲這個鋪排實在太奸詐了!竟然在玩家滿心歡喜迎接結局時來個大逆轉,幸好我是SC推出後才FC SC接著玩,不然一定等得很傷心。

2011年12月5日星期一

2011年8-11月

這幾個月不是忙於準備樂理考試就是沉迷打機,所以拖了四個月才總結一次。

1. 應詩真《鋼琴教學法》
薄薄的一本小書,精簡而實用,在我看過的鋼琴教學與演奏方面的文字作品中,最值得推薦就是這一本,不會是最詳盡的,但沒有廢話,效率最高。

2. 《章太炎國學講義》
讀畢會深深發現自己不足的書,書分兩部,首部是概論,佔四分一,大概是學位課程的程度。之後的略說部分就不得了,除了本身比較熟悉的諸子、史部,其餘都讀不懂,所提及的人物、作品,很多都未曾聽聞,越看越愧疚,我的國學根基太差了,未有資格看此書。

3.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中學時最愛讀中史,自問有點心得,但近代史部分一直是弱點,不願去碰,如今回想,大概當時太仰慕中華文化,不忍細讀這一段喪權辱國的歷史。身為中國人,讀這一段歷史不禁思潮起伏,深深咒罵那些禍國罪人,而最痛恨的,自然是滿清政府。此書由清初開始講述,與一般教科書不同,不只是交待史事,而是立體呈現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剛巧同時在讀《紅樓夢》,正好互相對照當中的腐敗。可恨外國人入侵之時由滿清這個外族政權當國,如果是漢人政權,就不會發展成如斯田地,為了維護小族政權,不顧國家利益,可惡!

4. 梁文道《我執》
不喜歡。

5. 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
身為鋼琴愛好者,當然會嚮往鋼琴家的生活,羨慕他們有條件去成就,因為音樂這回事,必須靠別人栽培,童年錯過了就沒有希望。但看完此書我就知道自己絕不是那料子,那不人道的童年生活,只有命中注定的音樂家能捱過去,成功非僥倖,我還是做個凡人好了。

6. 傅佩榮《一本就懂西方哲學史》
雖然書名叫一本就懂,其實沒辦法一本就懂,每位哲學家只用這麼短小的篇幅,只能帶出一個概括印象,無法實在知道每位哲學家的重點與分別。但這不是作者的問題,而是哲學本來就這麼艱深,根本不應該出版這種急功近利的書。作為入門,還是蘇菲的世界比較適合,講解淺白易懂。此書雖然短小,但不算淺白,涉獵的哲學家太多,以致每位都解釋不足,難有深刻理解。

7.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重讀)
改變了之前對村上春樹的負面看法,對當代城市年青人的描寫很深刻,日後有空詳談。

8. 金庸《雪山飛狐》(重讀)
9. 金庸《笑傲江湖》(重讀)
待詳談。

10. 羅伯特‧卡帕《失焦》
著名戰地記者的自傳,請勿期待有任何文學性、故事性,最精彩還是照片。

11. 趙樸初《佛教常識答問》
從宗教角度出發的佛教入門書,非常好。

2011年8月28日星期日

憶中學

一位學生即將升讀中一,最近幾次到她家中都忍不住翻看她的新課本。升中一,多好啊!那種迎接新生活,充滿期待的心情,如今再難擁有。

回想中一至中五這段時間,當時覺得挺愉快,過後回想則充滿懊悔,因為什麼都沒做過。讀書嘛,從小學開始已經一年比一年差,到中學不幸維持下去,當中最讓我遺憾的是英文。明明進了英文中學,卻養成討厭英文的習慣,如今可後悔極了!鋼琴嘛,從中三起就停掉了,導致現在每一次練琴都在徒傷悲。這些都算了,我竟然連玩都沒怎麼玩過,運動嘛,雖然也會參加比賽,卻只在比賽前隨意練一練就算,平日絕對不碰,老師不停叫我去跑步,五年我只去過一次,後來打得那麼差也是活該了。朋友更是一個都沒留下,真可悲!

也許太不甘心吧!直至前兩年我還一直夢到自己重回中學,大多數是為了重考公開試,以考入心儀大學,事實上我對於在樹仁待了四年心存感激,並無絲毫不滿足,可能是念念不忘當年的執念吧!

如果能重新再來,如果,沒有如果,只能發夢。最近兩年再沒發這癡人之夢,我更不甘心十年後為今天懊悔。

2011年8月4日星期四

2011年5、6、7月

一 錢鍾書《圍城》
讓我意想不到的小說,早幾個月看了不少楊絳的書,在她筆下的錢鍾書是典型的學者,而且《圍城》被奉為名著,以為蠻嚴肅的,不料是幽默諷刺小說。實在是非一般小說,人物幾乎都是充滿缺點的凡人,通篇情節都很平淡,純以文字取勝,冷嘲熱諷,用字風趣幽默,描寫男女關係,生鬼獨到,即使在數十年後的今天,也不覺老土。

二 季羨林《留德十年》
了解另一位大學者的生活,再令羞愧之情加深,有成就的人都有驚人毅力,所以我什麼都沒有。

三 胡燕青《捫石渡河》
全面介紹新詩的書,一直都見新詩而避之,如此偏廢似乎不妥,所以專誠讀此書。作者有一點說得很好,批評新詩水準不高時,要知道現在我們所讀的古詩是千百年來的經典,新詩只有數十年歷史。讀畢此書,我還是愛讀古詩。

四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與《1Q84》給我的感覺一樣,一大堆科幻懸疑元素,以細膩的文筆吸引你看下去,但看到結尾卻得不到解答,彷彿在說文學並不需要解釋。氣氛是有了,我會看到結尾,但最後會感到受騙,是我不懂欣賞吧!

五 村上春樹《黑夜之後》
因為村上春樹的大名,我不甘心,要再看多一本,希望能領略他的獨到之處,可是還是失望而回,看完就是什麼都沒有,如果是通俗,情節太平淡,如果是文學,我實在沒有共鳴沒有感受。

六 韓寒《三重門》
很早就開始此書,但經歷數月才完成,對我來說吸引力不太大,所以拖這麼久。這本書與《圍城》風格很相似,通篇都是冷嘲熱諷,其實文筆不錯,只是前期有點冗長。《圍城》不是更長嗎?對,但《圍城》要諷刺的要表達的很多,涉及整個人生,《三重門》針對教育制度,相對而言就狹窄一點。後期情節去到升高中之後,節奏加快,順暢多了,若全書都以這個節奏,會更好看。

2011年5月2日星期一

2011年3、4月

一 楊絳《幹校六記》


所謂幹校指文革時知識分子被送下鄉改造的學校,六記詳細地記載作者當時的生活點滴,其實很苦,但作者能苦中作樂,以樂觀之筆道出。曾聽過有中學生對此書的評價是「悶死」,這一代生活過於聲色犬馬,無法領略人情味與那種平和之樂。作者用字樸素,其實文筆很好,所描述的都生動立體浮現出來,我喜歡這種筆法。


二 葛亮《朱雀》


很少看當代文學小說,因為大多喜歡追求獨特的表達方式,弄得有點故作高深之感,像西西的《我城》,雖是公認的佳作,我也明白當中的獨特之處,但還是會將之歸為沉悶一類。好看與不好看,清楚明白,你可以追求你的文學創舉,但亦應顧及整體出來的吸引力,我認為文學性與吸引與否並無衝突。說回此書,這種寫法就是我喜歡的寫法,單純用優秀的文筆去描述故事,以感人情節振動你,不追求什麼什麼主義,什麼奇特的敘事方式。當然未到「世紀小說一百強」程度,但由頭至尾都能吸引我看下去,也能看出作者的構思、企圖,只是結尾的愛滋病疑雲到底想表達什麼?


三 季羨林《季羨林談佛》


我的一位老師說,如果想了解佛學,首先要看季羨林與趙樸初的書,故先看此書。但我覺得這個選集並不好,大概有一半篇幅屬於考據性質,例如研究佛與浮屠兩個名字的來源,牽涉古梵文甚至吐火羅語那些讀音問題,一般讀者包括我根本看不明白,也只能略看而過。另外一半介紹釋迦牟尼、法顯、玄奘等的文章很不錯,清楚易懂,也有講為什麼佛學明明不迷信卻令信徒那麼迷信,大乘與小乘的分別,讓我對佛教多了認識。


四 陳雲《中文解毒》


他說的很多都很有道理,但有時未免偏激。


五 王曾才《全球通史》


非常好的歷史書,文筆流暢。世界歷史書籍不可以買內地簡體版,因為內地不會列出那些人名、地名的英文,而且我也不喜歡內地那種受污染而累贅的中文,在翻譯西方著作時更加明顯。下月到台灣,一定要買回家備用。

2011年3月13日星期日

餐廳遊戲apps三大推介

自幼就喜歡玩經營餐廳遊戲,猶記得當年玩《夢幻西餐廳》是如何沉迷!而且直到幾年前仍然不時重玩這經典遊戲,之後台灣推出了不少類似的經營遊戲,但總是令人不滿意。而近幾年己經再沒有此類遊戲推出,隨著iphone的盛行,意想不到的為遊戲界帶來百花齊放的新景象,從前各種經典遊戲都重新推出,其中也包括大量的經營餐廳遊戲。這次一次過介紹三款令我沉迷數天的餐廳遊戲:

1.My Little Restaurant

這是首選,日系的畫風令人一見就喜歡,有如《夢幻西餐廳》簡化版,撇除了餐單、廚師方面,單單作為一名侍應,負責替客人分配座位、點菜、送餐、結帳、清理,看似簡單,但相當有難度,要拿到高分並不容易。雖然一直都是當侍應,但不沉悶,遊戲中有多種特別元素,例如每關有「加速」、「找機械人幫忙」等等的法寶,要在適當時機使用,又有各種道具,如暖爐、音樂播放機等等,每隔數關都會有一點新東西。除了小關,每十關又會轉換場景,到後來連未來背景也有。又不時加入製作壽司、漢堡的關卡,非常豐富。
此遊戲還有聖誕節特別版,玩法一樣,關數很少,並不耐玩,只玩正傳已經足夠。

2.Burger Queen

與My Little Restaurant相反,此遊戲不是擔任侍應角色,而是專門製作食物,除了漢堡,還有雪糕、汽水、薯條,玩法雖然簡單,但非常考驗玩家的眼明手快,難度頗高,不覺沉悶。

3. Cooking Dash

本來我對Dash系列的遊戲有點反感,雖然全都是我喜歡的經營遊戲,但製作很差勁,畫面不討好,玩法又無聊,之前試過Dinner Dash和Hotel Dash,過了一關就將遊戲刪掉。但這款Cooking Dash可說是系列起死回生之作,玩法複雜多了,整間店鋪由你一腳踢,侍應、廚師都是你,餐廳座位很少,但客人很多,又分了顏色,若想拿高分,一定要將客人安排都相同顏色的座位上,那麼就很考驗你的速度。主菜、飲品、甜品,全部都要極快準備好,務求盡快處理全部客人。遊戲共分五個地方,每個地方十關,總共五十關,除了故事模式,還有挑戰模式,不限時,一直經營直至招架不了為止,非常耐玩。雖然遊戲畫面依舊很醜,但遊戲足夠填補這缺點。

2011年3月3日星期四

2011年2月

一 楊絳《我們仨》

非常感人的回憶,我最喜歡書中記述作者與錢鍾書在外國留學的一段,看著他們對學習的堅毅,令我既佩服又慚愧,這種感覺其實早前看《傅雷家書》時已有,現在 更加深了。從作者的描述中,可想像錢鍾書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我竟還未看過他的《圍城》,慚愧,未來數月一定要借來看。書內關於文革時期的往事亦令人感 慨,他們算是幸運的一群,想到傅雷和陳寅恪,更惋惜,大概就是亂世才能造就那麼多偉大學者。

二 《不中不英4》

原意是學習英文的,意外發現內裡的政論辛辣而獨到。

三 吳羊璧《五千年大故事之百戰山河(一)國共內戰篇》

記得中五會考前,我全神貫注地看此當時一套只有六本的《五千年大故事》,才沒空去溫習考試內容。後來此套書延續推出了近代史,一直沒看,事隔多年再看,發現這種輕鬆入門的書籍已滿足不了我,之後兩本就算了,還是去看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吧!

四 《走出傅雷家書-與傅聰對談》

其實是一些傅聰接受訪問的對談紀錄輯成一書,傅聰彈鋼琴也許不如朗郎,但他深具中國文化底子,能以中國的人文精神的角度去看待西方音樂,有很多獨特的見解,剛好我自己也是同時對中國文化與西方音樂有興趣,所以看得非常有共鳴,當然,我還遠遠未夠班,九分受教一分共鳴而已。

2011年2月2日星期三

2011年1月

中學時沉迷武俠小說,可以連續看一日一夜書,或連續數日,除了吃和睡就是看小說。會考過後,生活雜亂無章,再沒有看書的毅力。大學期間,興趣漸變,開始看一些不太輕鬆的書,但意志未定,常常看一點就放棄。畢業以後,再無師長指點學習,求學之心更旺盛,近數月總算重拾閱讀之樂。

從今開始,將此閱讀之樂每月紀錄下來,亦供日後回顧。

一 傅雷家書
傅雷是著名鋼琴家傅聰的父親,傅聰出國留學,傅雷給兒子寫了多年家書,輯成此書。傅雷是令人尊敬的學者,有著儒家君子的情操,同時精通西方語言、藝術。讀畢此書,尤如自己也受到傅雷的循循善誘,對人生有積極作用。

二 村上春樹《1Q84》 book 3
身邊很多朋友都是村上春樹迷,多年前看過挪威的森林,未覺有過人之處。他的寫作技巧真的有很大進步,描寫細膩,又能引人讀下去。但book 3真令我有虎頭蛇尾之感,其實有很多迷團,但整本書都沒有解答,寫了那麼多,感覺只是拖長來寫,特別是牛河那幾章,描寫不斷重覆,有很多段完全可以刪去。打算遲些重讀挪威的森林,對比一下,再詳談。

三 太宰治《人間失格》
跟舊同學談及村上春樹,同學說不敢看,因為格調太灰沉。看過《人間失格》,村上春樹的灰沉立即變成小兒科,不明白為何有人能將世界看得那麼絕望,將人與人的關係視為災難。自問悲觀消極的人,不適宜觀看!

四 梁文道《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
上年開始才接觸梁文道,已經接連看了他四、五本書,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我視他為榜樣。因為他能將人文知識帶到生活中,能夠推廣出去,我當然尊敬埋首研究的學者,但這種有學識又關心時事、投身社會的人,我覺得是香港最需要的。說回這本書,主角其實是訪問的對象,讓我認識到不少我不熟悉的作家,不錯。

2011年1月20日星期四

八級只是起點

身邊不少人曾學習鋼琴但中途放棄,放棄的情況通常有三種:第一,初學一兩個月立即受不了;第二,學至約五六級的水平,練習開始困難,沒有耐性而放棄;第三,考完八級,如釋重責,從此撒手。每次聽朋友說到放棄彈琴,都不禁替他們可惜,尤其是第三種人,他們為鋼琴付出了不少心機,或多或少也喜歡音樂,只是還未看到之後的道路,還不知道有那麼多動聽的樂曲正在等著他們,還未領略到音樂的樂趣。

我是過來人,記得剛升中三時考八級,一考到立即封琴不彈。那時彈琴只為應付父親的期望,他花那麼多錢買了鋼琴給我,只好負責任地學下去,當時並不知道八級之後還有什麼,只視八級為終點,考到了責任也完了。老實說,我現在已經絲毫想不起小時候的學琴情況,老師是如何教的,我彈的時候又怎樣想的,完全不知道。對我來說,八級以後才是學習音樂的起點,才知道樂曲應該怎麼彈,才有能力彈出心中所想的音樂。

當然,有些人一開始已經熱愛古典音樂,那是一般人沒有的天賦,我要說的只針對一般人。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像我這樣,八級以前都是應付一次又一次的考試,跟著老師指引,沒什麼個人想法,不斷練技巧和考試歌,很苦悶。這不能怪老師,也不能怪考試制度,這種苦悶是學習任何事必經的。學習籃球一開始必定要練習單調的拍球、傳球、射籃,還要不斷跑步練體能,充分練過這些基本功,才能在賽場好好發揮,得到成功感。彈鋼琴也一樣,要彈一大堆類近又不動聽的練習曲,重複又重複的練手指和讀譜,練習鋼琴所需的時間又比較長,數以年計,往往練六、七年才能得心應手地將一些名曲彈奏得像樣,享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

千萬不要以為考到八級很厲害,實際上那僅僅代表你具備一定的基本功,有資格站到起點上,但鋼琴還有很多高深的技巧,有很多樂曲的艱深程度是你無法想像的。千萬不要以為彈到八級已經很清楚鋼琴,放棄也是因了解而分開,實際上那只是你的無知,你彈過什麼歌呢,大概要你說十個作曲家的名字也說不出吧?千萬不要以為考到八級就有信心彈所有樂曲,其實大部分八級學生沒能力彈好「給愛麗絲」,只將音符彈出來並不算彈到。

這些都是我近幾年才懂的,從前也會為那張八級證書暗暗自豪,以為只要我肯花時間,什麼歌都彈得到,可是越彈下來,自信就一點一點溜走,原來樂曲可以難成這個樣子,根本無法做到。越去聽音樂會聽唱片,越明白樂曲應怎樣表達,心越寒,因為雙手根本彈不出自己想要的感覺。然而,我對音樂的熱情卻有增無減,因為音樂世界那麼寬廣,那些追求美而寫成的樂曲那麼震撼人心。

不知道其它樂器的情況怎樣,但鋼琴來說,八級以後,那些樂曲的難度實在是幾何級地提高,那種複雜程度難以想像。但我認為學鋼琴是幸運的,因為在所有樂器之中,鋼琴無疑得天獨厚,本身表達能力最強,最受作曲家歡迎, 擁有最多名曲,多得令人苦惱,好像彈一輩子都彈不完。

那些曾經學習鋼琴而又放棄了的朋友們,如果你們想見識一下那些悅耳動聽、感人偉大的樂曲,隨時可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