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3日星期日

華爾街狼人-三小時還嫌不夠

三小時的長電影看過不少,這是第一齣令我覺得毫無冷場的。奧斯卡的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不論哪一項得獎都實至名歸,就是如此傑作!

整體舖排發展極流暢,縱長達三小時,瑣碎過場並不多,幾乎都是一段接一段的重頭戲,一直維持至結局。事後要回想那一場最深刻?實在太多了,幾乎全是精品,下文再細述。

最難得是以反映現實金錢社會的荒謬瘋狂為主題的電影,竟可以拍得如此幽默,娛樂性極強,而又無損其尖銳深刻。笑笑笑,笑了三小時,最後還得到嚴肅認真的反思,實在太神奇了。導演充滿娛樂性的拍攝手法、一眾演員的出色演技、編劇妙絕抵死的對白,全令人拍案叫絕。

男主角演技已無可挑剔,演什麼像什麼,這次演瘋狂沉淪女色、毒品、金錢的佐頓貝福,讓我完全忘了他過往所演過的角色,這三小時他就只是「華爾街之狼」。第一場重頭戲是初入華爾街的主角與上司午膳,上司光天化日之下吸毒,只喝酒不吃飯,教導主角要如何利用毒品保持頭腦清晰,每天自瀆多少次以發洩,還捶胸吟唱,狀若瘋狂,上司配角的演技自然出色,而主角此時還是普通人,一副「這人是不是傻的」又不敢質疑的表情,青澀尷尬的神情維妙維肖,與日後變得比上司瘋狂百倍的他形成鮮明對比。之後主角教導下屬銷售技巧,在電話裡語氣恭謹謙遜,實際卻是暗中罵人祖宗十八代,只用表情、動作表達出來,而口中對白是一百八十度另一個模樣,難度極高,他做到了。另一場演技大考驗,是他吞下過期特級毒品,發作後全身麻痺,但又有緊急事要回家那一段,瘋狂中而要略帶清醒,還要做出各種高難度肢體動作,地上爬行、滾落樓梯、一副抽搐的樣子駕車,實在嘆為觀止。

導演的功力更是深不可測,駕輕就熟,與男主角一樣,全劇彷彿就是為了讓他們任意發揮,想怎樣做就怎樣,似乎隨意,劇情發展瘋狂亂來,但又極流暢。戲中主角迎娶女主角,亦即第二任太太,特意安排了求婚與結婚場面,但都只是甜蜜的過場,鏡頭一轉已是十八月後,男主角說結婚像天堂的聲音才剛落下,立即被嬌妻用冷水潑醒,而浪漫激情的二人立即陷入無窮無盡的夫妻爭吵。不得不提的還有主角救回險些哽死的朋友,在藥力發作的失控情況下,看到電視播著大力水手,一副自以為超人的模樣替人急救,成功後擺出大力水手的招牌動作,大力水手的動畫片與主角演出配合得天衣無縫。主角坐船去瑞士險死那一幕,一般以為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豈料主角還急著找藥品,大叫「不要清醒地死」,荒謬到極點,卻令觀眾完全理解。

至於編劇的抵死對白,最明顯就是主角與一眾下屬在會議室一副認真地商討策劃擲人中靶遊戲那一幕,還有主角與父親交換對妓女陰毛看法那些對白。這兩件無聊的小事,卻佔了頗長戲份;那些對白無恥下流,但又搞笑抵死。

那麼說回電影的中心思想吧,其主題嚴肅,只是不用說教形式表達,選擇極端的荒謬令人反思,雖然荒謬,卻寫實,我們的現實社會就是如此荒謬。金融市場是什麼?一開始上司已說得清楚明白,紙上的金錢遊戲而已。市場上的升升跌跌,根本無從預測,經紀要做的就是說服客人投入於紙上的勝利,以為自己贏了,實際贏的是賺取佣金的經紀。紙上的數字,從來不是真正的財富。

主角惡貫滿盈,最後雖然老婆帶著兒女離去,他亦要入獄三年,被迫出賣朋友,但他的下場真的慘嗎?他出獄後,即使大家都知他是騙子,卻仍奉他若神,要去學他的銷售技巧。所謂的銷售技巧,其實就是騙人技巧,大家都知道,但大家都想學。臨尾有兩個鏡頭:第一個是FBI坐地鐵看著主角被捕入獄的新聞,而身邊平民庸碌無神的目光;第二個是主角出獄開講座,出席者庸碌而殷切的眼神。似乎在告訴你,到最後,贏家依然是主角,凡人依然仰望著他,只要人有貪念,希望不勞而獲,主角永遠是英雄。導演要問:瘋狂的人生,抑或雙目無神的庸碌平凡,你要選哪一種?

2014年1月8日星期三

2013年5-12月

一 張五常《吾意獨憐才》
關於教育的散文合集。一直很欣賞張五常,雖然從未讀過經濟學,讀他的經濟解釋也讀得糊里糊塗,但很認同他的思考方式。舉兩點來說:他指出學習語文必須死背,不論中英,都需要透過死背經典範文去學習,文筆才會優美;另外他又指選老師最重要是選個有學問的,教學方法其次。這都是我一直以來的心底話,社會常常說什麼快樂學習,不要填鴨式教育,全都是廢話,要學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須下苦功,過程必有苦悶之處,快樂並不在於學習方式,在於滿足求知欲的充實成功感!很多學者學問淵博,但不擅長現在流行的什麼創意教學法,教學沉悶,不代表他們不是好老師。要從他們身上得到學問,必須自律發奮,發掘問題再去求教。很害怕什麼特別教學法、旨在令學生快樂學習的課堂,偶一為之亦可,若變成主要課程則浪費時間。要引導學生思考,其實可透過一般講課做到,最重要是老師學識豐富。那對於那些無心向學的學生又如何?抱歉,我比較刻薄,不想學就無謂學,不應改變主要課程,拖慢有心人去遷就這些人,他們需要特殊輔導或額外課後活動。

二 余華《世事如煙》
三 余華《現實一種》(重讀)
《世事如煙》很玄,看不明白,純粹感受作者的文字風格。《現實一種》是短篇集,這次是重讀,發現數年前初讀後印象頗深刻,很多劇情都記得,文筆劇情冷酷至極,有時荒謬得看似不可能發生,但又會感到害怕,可能不少人內心真的會有這些想法。余華擅長用極冷靜的語調寫人,雖然有時黑暗得過火而不真實,但其文字的確很有特色。

四 魯思‧本尼迪克特《菊與刀》
論述日本人民族性的經典著作,二戰後美國佔領日本,為了順利管治,派專家學者觀察日本人,寫成此書。雖然日本文化很多從中國取經,但兩個民族骨子裡差別極大,作者亦有指出中日一些行為相似、但心態不同的差異之處。例如對仁的觀念:中國人以仁為最高道德,忠孝並至高無上,否則會被稱為愚忠、愚孝;而日本人雖從中國接受儒家思想,卻不承認仁,他們認為遵守人際關係各種法制至為重要,為了對君主盡忠,任何不擇手段行為都獲認同。又例如對恩惠的看法:中國人傾向施恩不望報,施恩與報恩都是美德,並非必然;日本人則不喜歡受人恩惠,因為一旦受了就是虧欠別人,必然要報,所以不可隨便施恩。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作者觀察入微,難怪成為經典,即使數十年後去看,得著仍很大。

五 霍金《時間簡史》
沒有理科底子,很多地方讀得不明不白,但已深深感受到宇宙的奧妙,我能生活在這個地方這個年代需要何等美妙的或然率,人僅是宇宙的微塵,弱小得一敲即破,珍惜擁有的一切!

六 白取春彥《超譯尼采》
只是心靈雞湯,不是哲學書,內容淺易字數少,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可以試試。

七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通篇都是心理描寫,情節不重要,完全是對愛情多角度的反思,可稱得上愛情哲學。書中人物各有不同想法,作者精到仔細地表達出來。男主角深愛女主角,願意為她放棄安穩生活,偏無法在肉體上專一。女主角有一次終於忍不住出走,他為終於擺脫這負累輕鬆了很短的時間,轉眼就覺得這種輕無法承受,他就是喜歡被女主角負累,喜歡那種沉重。愛情總是令人沉重,可是我們總竭力追求。

八 楊河《笛卡兒》
九 侯鴻勛《康德》
十 侯鴻勛《黑格爾》
十一 趙建文《叔本華》
十二 趙建文《尼采》
十三 顧錦屏《馬克思》
這六本都是中華書局系列的哲學家入門書,每本二百多頁,大體一半生平一半理論,由於是內地編寫的,每本都附上該哲學家理論傳入中國的情況。作為入門書還不錯,我也是剛開始認識西方哲學,看得不多,不敢妄下評論。當中《黑格爾》寫得較差,讀完也不明白其理論,分析得沒條理。另外《馬克思》生平事蹟太多,理論太少,變成人物傳記了。
此六位哲學家中,最欣賞康德與尼采,康德較接近中國的道德哲學,尼采則別走偏鋒,不講道德,講原始欲望。讀了這幾本,再加上從前讀大學時曾研究過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總算對西方哲學有了個大概,越讀越喜愛,哲學不愧是知識之本源!我已沉迷其中,接下來的一年會繼續研究。

十四 陳永明《原來尼采》
這本是香港人寫的,寫得比上面那本更有清晰易明,亦有點獨到分析,推介。當中最深刻是作者指出尼采反基督的原因並非反對迷信,而是覺得歌頌愛,歌頌同情憐憫使人類退步、虛偽、失去生氣。很多哲學家講真善美,尼采則全然不是這一套,很有趣。

十五 張五常《受價與覓價》
依舊不太明白地看下去,這是卷三,等全套出版齊全,我會從頭再看一遍。

十六 郭敬明《小時代1.0》
眼見郭敬明在內地大紅大紫,看看有何厲害,原來是狗血小說,拜金主義、複雜隨便的情慾交錯,一本就夠了,之後幾本不用看。

十七 古龍《陸小鳳傳奇》
十八 古龍《繡花大盜》
小時候沉迷武俠小說,金庸全讀過,梁羽生也讀了不少,偏很少接觸古龍,也不知何解。其實以武俠小說論,真的寫得很好,還有點懸疑成分。可惜人大了,喜好變了,已提不起勁看武俠小說了。

十九 弗朗孛瓦‧馬蘇利耶《中東危機》
別因為生於香港就以為現今是太平盛世,中東正陷於無休止的戰亂,罪魁禍首就是所謂的正義大哥美國人,多點留意世界局勢,別再盲目崇美了!

二十 羅伯托‧芬齊(Roberto Finzi)《反猶主義》
作者反覆強調猶太人的可憐,總被歐洲人當權者用作代罪羔羊,一旦施政出錯,或民意低落,就將矛頭轉向猶太人。可是,觀乎當今以色列恃著美國撐腰有中東橫行無忌,我始終認為猶太人自己也有問題。

二十一 陳冠中《裸命》
友人談及陳冠中,才發覺自己讀過不少,儼如半個小粉絲。《盛世》讀得入迷,但這次教我失望了。全書以第一人稱敘述,但這位拉薩人主角實在討人厭,粗鄙庸俗得不想看下去,當然我還是看到結尾。作者當然有他想表達的訊息,反映少數民族所受的欺壓,反映即使庸俗如主角這種小人物,沒有大志只想努力生活,也在專制國家機器下無辜受害,但描寫不深刻,讀者無法投入當中。全書篇幅累贅,各方面並無出色之處。

二十二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
這本哲學史寫得很有系統、有條理,融入西方哲學觀點,與以往讀過的中國哲學史很不同,講解有別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這些國學大師。第一冊主要講先秦哲學,本身已很熟悉,但也從書中不斷學到新東西,作者常有獨到的見解分析,越讀敬佩之情越深。本書程度頗深,不適合入門之用。

二十三 村上春樹《聽風的歌》
 記得數年前讀大學時,嘗試看這本出道作,不過二十頁便呵欠連連,敗北而回。現在竟然看得津津有味,一天便讀完。全書散亂,情節沒有什麼條理,各式各樣拼湊在一起,只為了表達年輕、夏天的氣氛。作者的嘗試是成功的,我沒法清楚說出這本書的故事,但的確感受到當中氣氛。若期望看劇情的可不要選這本。

二十四 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不經不覺也成了村上的半個粉絲了,新作聽說沒有科幻成分,安心買回家。老實說我不喜歡《海邊的卡夫卡》、《1Q84》此類半科幻的故事,因為作者根本不會解釋,到最後還是一大堆疑團。也許有人會說,文學就是不用解釋,那我只可以說,我不喜歡。回正題吧,這次是中年人回顧青春之旅,一直看著情節進展順暢,村上一貫的文筆總會引領你一直看下去。比較喜歡一開始描述主角遭朋友遺棄,崩潰低落那一段,形容得太到肉了,所有經歷過低谷的人都有共鳴。另外主角常自嘲沒有色彩沒有個性,像空心的器皿般,其實他的朋友全都欣賞他善良隨和的特點,其中一位還說,你就是漂亮的器皿,那也很好啊。我想我們大部分人都一樣吧,總焦慮自己的平凡,在意別人的看法。從前我也這樣,實在很無謂,忠於自己,接受自己,欣賞自己,活出個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