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在即,逼不得已也要想想去向。本來沒打算繼續學業,但聽過有志回內地讀碩士的同學介紹後,心猿意馬,畢竟進上海復旦大學這種著名學府實在難得。
對應否再花數年回內地繼續學業,內心頗為掙扎。現實來說,本來已是超齡學生,再讀的話就三十歲了,父母亦無經濟能力讓我繼續任性。幾番思量,還是向現實低一點頭吧,也許能從工作中找到新的目標與挑戰。何況學習沒有一定的方式,這幾年大學讓我明白了學習的方法,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應該自行學習下去的,自問仍遠遠配不起中文系畢業這個銜頭。
然而,跟別人談及此事時,令我感到疑惑。一提到想繼續讀書,而且又是讀中文,立即被質疑讀來有何用,於工作賺錢無益,枉費青春。這個時代,讀書是最重要的。當學生時,高考也好,副學士也好,無論如何都要上大學。上班族則不管如何辛勞也要爭取金錢時間進修,政府也大力支持,持續進修,終身學習。可是讀書的意義似乎已變質了,讀書的根本不覺得自己有學習到什麼,因為其實除了少部分專業工作如醫生、律師,有多少工作是需要讀到很專,所讀的是可以直接應用在工作上的?只是為了買一紙證書,應付這個畸形社會的證書文化。
無可否認讀書與工作有一定的關係,但讀書絕對不是只為了獲得某些專業的知識。所謂的知識,除了專業的醫學知識、經濟知識等,更重要的是透過學習這些客觀的經驗,提升個人的修養識見,思考人生的意義,通情、達理。從什麼學科入手都可以,因為這種知識是共通的。並不限於現在一般所稱的人文學科,科學、社會學、經濟學,都是人類的文化,必定可以聯繫人生。但這種知識不會隨證書附送,必須透過自身思考而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