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星期一

2016讀書報告

  1. 陳冠中 - 建豐二年 政治寓言小說,假設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勝出,建立新中國。除了國共勝負逆轉外,大部分史事都符合史實。從描述國共內戰戰況,指出了歷史的偶然性,並不如共產主義所說的必然。最精采的莫過於描述統治者的心態,以虛寫實,借國民黨罵共產黨,權力使人腐化,誰上位皆如此。也有寫知識分子命運、西藏(當中亦暗喻香港)、一般市井平民的生活有何變化,如果熟悉歷史,會讀得更過癮。
  2. 奧爾特加.加塞特 - 我而非我的哲學 很好的哲學入門書。
  3. Gutting G. -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Foucault 中文版
  4. Keown D. -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Buddhism 中文版
  5. Erich Fronmm - 愛的藝術 部分寫得極精彩,即使中間有點冗長,也值得一讀。在此節錄:「 事實上他們把癡愛的強烈程度,把對於對方的瘋狂,認作是他們愛情強度的證明,實則他們的癡愛與瘋狂僅證明他們原先孤獨的程度。 」 「 一個人如果只愛另外某一個人,對於其他的人類同胞漠不關心,則他的愛只是共生結合式的依戀,或者是擴大了的自私而已。然而,大部分人卻相信愛是由對象構成,而不是由能力構成。事實上,他們甚至相信他們除了「所愛者」之外不愛他人,正表示了他們的愛之強烈。....他們沒有看到,愛是一種主動行為,是靈魂的力量;他們只相信唯一必要的事是選擇正確的對象,然後一切都會自己進行得好好的。這種態度可以比之於一個人想要繪畫,但他不學繪畫藝術,卻認為只要等待正確的景物即可。 」
  6. 韓江-素食者
  7. 周保松-小王子的領悟
  8. Alain de Botton - Essays in Love 中譯: 我談的那場戀愛 值得推介的愛情哲學書。
  9. 王偉雄、劉創馥 - 宗哲對話錄
  10. 柄谷行人 - 倫理21
  11. Tanner M. -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ietzsche 中文版 感覺像一本文學評論多於哲學,不太合心水,但也許尼采本如此。
  12. 牟宗三 - 中國哲學十九講 不得了!三言兩語也無法說明,反正是中哲必讀書。
  13. Husserl - 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Phenomenology (1/2) 這學期繼海德格後又再接觸現象學,對實證科學、所謂客觀真理的批判實在太精彩,極大啟發,令我反思很多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想法。
  14. 羅伯.索科羅斯基Robert Sokolowski - 現象學十四講 不錯的入門,翻譯也很好,可以知道現象學的特點,但說法比較籠統,對概念說明不夠精確。
  15. Dan Zahavi - Husserl's Phenomenology 胡塞爾雞精書最佳選擇!深入淺出,只是二百頁就全面介紹了胡塞爾的思想!
全年沉迷哲學,讀書量進一步下降了,但其實閱讀時間大大增加。學業繁重,這個每年例行公事的讀書報告也越來越簡短了。明年希望讀得更多,寫得更多!

2016年1月4日星期一

2015讀書報告

1. 蕭愷一《英文由F字學起》

2. 耶胡迪‧梅紐因《人類的音樂》

3. Boris Berman : 鋼琴彈奏法
從前琴藝不到家看不明白,事隔多年再看終於能有所得著,寫得不錯。

4. 黃碧雲《烈佬傳》
本年度紅樓夢長篇小說獎得獎作,果然名不虛傳,文學技巧上與內涵皆出色。從一古惑仔的一生,呈現香港歷史,大歷史下的小人物,這種題材真的百看不厭。很多人常慣性抱怨、總是看不開,而主角雖一生雖進出監獄數次,沒讀書,卻能泰然面對人生。

5. 周保松《政治的道德》
沒有太多新觀,但將心中的民主理想詳盡地梳理一遍。理想歸理想,到底如何實行?作者只將可行性歸結於人的道德感,可是現實掌權的都是自私無廉恥之輩。此書可作重溫鞏固理想之用,至於如何實現,還是自己好好想想吧。

6. 李光耀《李光耀觀天下》
可作為國際關係入門書,精要地介絕各國的發展與問題,尤其補足了一般傳媒所忽略的東南亞諸國狀況。李光耀實在是一個傳奇人物,雖行獨裁,但同時得到西方民主國與中國領袖的尊重。書中亦有他對民主制度的看法,也許選擇不同,但他有他的道理。

7. 黃碧雲《烈女圖》
講三代香港女子的故事。第一代仍活於中國傳統村落社會,女人只被視為附屬品,被視為性及生育工具,毫無尊嚴。第二代是戰後工廠妹時代,經濟自主,但仍受傳統婚姻觀念束縛,不願意也要結婚生育,女人要養家,卻得不到相等的尊重。第三代是我們自主獨立新一代。(但觀乎今天社會充斥中女、剩女等稱號,其實大部分人仍未從傳統枷鎖中走出來。) 半口語、極混亂的稱謂及情節不順序穿插,一開始極難看下去,但看到第二代就豁然開朗。寫得極細緻,冷酷呈現大歷史下小女子命運,讀後會知道我們現在的自由人權如何可貴。

8. 陶國璋《哲學的陌生感》
本地學者的哲理散文,對自我存在問題的反思,亦有介紹一些基本概念,例如心理自我、意識自我、邏輯自我的分別。最後一部分講死亡,讀後茫然。這幾年變得很怕死,其實從前不怕死是因為沒有真正面對死亡,只是邏輯上知道人終須一死,但因感到相距很遠,總覺是他人之事,如今真正知道人隨時會死。 下半年入讀哲學系,修讀海德格的《存在與時間》,對死亡有更深認識。且讓我貪生怕死,珍惜每分每秒,人只要活著就隨時可死,別再虛度光陰。

9. 勞思光《存在主義哲學新編》
讀後覺得,存在主義頗大眾化生活化,難怪曾流行一時,但說到理論創見幾希。單看此書會覺得存在主義沒什麼值得研究,後來上哲學課時老師提過勞思光對存在主義並無深入了解,也許要另找書讀讀。

10. 周力行《捷克史》
因為去布拉格旅行而看,寫得極差極無聊,但沒有其他選擇,捷克史比較冷門。

11. 喬納森‧華夫Jonathan Wolef 《政治哲學緒論》
很好的政治哲學入門書,清楚易明。

12. 卡繆《鼠疫》
敘述一次瘟疫,分五個階段:一,瘟疫剛開始時不太相信會降臨自己身上;二,確定瘟疫爆發趕緊追尋陪伴自己所愛之人;三,瘟疫持續,因看不到將來而絕望,失去愛的能力;四,儘管絕望,還是希望自己能做點什麼貢獻;五,瘟疫結束,時間過太久了,已忘了瘟疫前的生活,茫然。 五個階段的變化,對人性描述得極仔細,不只適用於瘟疫,也適用於戰爭。 當中也有對社會制度、個人自由、法律審判等的反思,很好看,推介。

13. 于向東、 譚志詞《越南‧革新進程中日漸崛起》
又是為了越南之旅而看的,一看就知由內地學者編寫,立場偏頗,內容亦過多數據,欠缺分析論述。

14.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
比起《1984》反共產專制統治,此書主要針對科學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反思科技帶來的危機。有很多議題到今天仍未脫節,很偑服作者的想像力,但從文學觀點去看便不算特別出色,人物個性描寫不深刻。

15. 尤金‧薩米爾欽《我們》
反烏托邦的先行者,在這個世界,沒有我,只有我們,沒有個人,只有整體。主要探討理性與感性,自由與安全的衝突。日記式寫法,描述頗混亂。在反烏托邦三部曲之中,此書最科幻,已經是太空船年代,亦因此真實感沒那麼強,亦可能因為作者在強權下只能曲筆創作。

16. Mitch Albom: Tuesdays with Morrie
人生中屈指可數的英文小說!將哲學生活化,用淺白方式寫出來,好看。

17. 西蒙.德.波娃《第二性》卷一、卷二
女性主義之經典,從各方面詳盡分析女性被男性操控定型與奴役的成因與發展過程,包括生理學、精神分析、歷史、文學各方面,讀後知識大增。主旨論述女性的形象是男人按他們的需要去塑造,女性在成長環境限制下,以為理所當然,成年後作為幫凶維持此制度。作者指出男性一方面尊女性為大地之母,頌揚其感性、溫柔、包容等女性特質,同時在限制女性只可如此,只能為輔助男性存在,表面歌頌實則操控。假如女性要作為一個人去爭取自我提升,就會被說成不夠女人。人的特性被視為男性專利,男人是人,女人是女人。作者的雄辯令我大開眼界,敬佩萬分。 主要理論都在卷一,卷二開始是例證,過於冗長,故卷三沒看下去,但卷一必看,神作!

18.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第二冊
此冊講漢代儒學、魏晉玄學與唐之前的佛教傳入。由於未接觸過佛學,尤其是印度原始佛教,太多術語,讀得極辛苦,看完一次都不知所云。後來要再讀,且邊看邊抄筆記,才勉強明白了大概。我相信這套書是目前最好的中國哲學史,希望接下來能一年一本,讀完餘下兩本。

19. McGinn: 維特根斯坦與《哲學研究》

20.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1/3)

21. Wittgenstein: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1/3)

自九月開學後便忙於學業,無暇看其它書,讀哲學很快樂,但無法自由看書也很痛苦。還有年半才畢業,又要趁暑假惡補哲學基礎知識,相信來年的讀書報告數量必定大跌。 哲學的第一個學期,選修了兩位二十世紀的重要哲學家:海德格與維根斯坦,都是從前未接觸過的。理論本已難明,加上我那爛英文,真是前所未有的艱辛,而我也只能以前所未有的勤力去應付。明明花了那麼多時間,那兩本哲學巨著也只是讀了三分一,哲學可真是無底洞,大概我未來幾年也無法抽身,家中的中文古籍看來只能繼續獨守空房。雖然中大也有中國哲學,但有了中文系底子,將來自學也可以,而且西方哲學的吸引力令人無法抵抗,越難越要讀。雖千萬人,吾往矣!

2015年1月18日星期日

2014讀書報告

1. 莫言豐乳肥臀》上
衝著諾貝爾獎而看,但真的頗艱辛才看完上冊,放棄下冊,文筆故事都不合口味,中國作家我還是喜歡蘇童、余華,也許來年試試第二本,諸位可有推介?
2-4. 蘇珊.柯林斯《飢餓遊戲》,《星火燎原》,《自由幻夢》
這一套書火紅火熱,就試著讀,第一本確實出色,世界觀設定完整,人物立體個性鮮明,情節緊湊,節奏快慢適中,確是非常成功的流行科幻小說。但之後兩本就不行了,畢竟最精彩的飢餓遊戲翻炒難有新意,而且一牽涉到整個世界各國反抗極權,故事大了作者有點駕馭不了,劇情變得雜亂冗長,亦無亮點,但因為第一本的出色,還能吸引人讀到結局。
5. 村上春樹舞舞舞》

一直不太喜歡村上較魔幻的作品,但或許是讀其作品多了,漸漸適應理解,讀這本又覺得不錯,又或許是主題合我口味。本書主要表達現今資本主義下城市人的精神空虛與孤獨,人處身扭曲的商業社會中,不知生命意義何在。書中透過鬼怪角色羊男訴說,不要想那麼多,總之不停跳舞,一旦要找意義,人終須一死,萬般帶不走,注定找不到答案,若因此而停下腳步,生命就完了。人就是如此無力無奈,無法理解生命奧秘,亦難以改變社會大勢,反正就努力去活吧!
6-7. 東尼.賈德戰後歐洲六十年》 卷三:大衰退 卷四:新歐洲舊歐洲

去年兩冊,今年兩冊,終於讀完這一套戰後歐洲史。讀戰後史與平日所讀的中史西史有很大區別,因為時代較遠的歷史都是以戰爭、皇朝覆亡為主軸,篇幅局限,只能籠統簡述,不單因為年代久遠,也因為一般撰史者愛以重大事件入手去寫,再客觀分析因果。而這一套由歐洲人撰寫的戰後歐洲史,則不再以此為主軸,重心在敘述歐洲人的心態、思潮,對美國的又愛又恨,對蘇聯與東歐諸國的曖昧態度,以及各國民主發展過程。由於歐洲在二戰後地位下降,一般史書在戰後只集中於美蘇冷戰,此書正補所不足,讓我重新理解歐盟的成立、發展與展望,推介此書。
8. 三浦紫苑啟航吧編舟計劃》

因改編電影風評不錯而看此書,故事題目確另類,以編寫字典如此沉悶的題材而能寫得成功,著實令人佩服,在金錢掛帥的現代社會,還是有很多人堅持追求理想,這是文化人的熱血。
9. 東野圭吾嫌疑犯x的獻身》

雖然本身不愛看通俗小說,但一旦有些小說極受歡迎,我還是會一探究竟。此前除了金田一漫畫,從不看推理小說,根本不愛此類別,故亦無特別感想,但客觀來說作者寫得不錯。

10. 喬治.歐威爾《1984》

一直心儀但拖延數載才真的拿上手讀,一讀之下驚為神書,尤其在今年香港正處多事之秋,感觸良多。作者將極權政府所用手段描寫得淋漓盡致,邊讀邊令我想到文革時的中國與今天的北韓,人人都被洗腦,一切文字語言都被任意刪改,昨天是對的今天變成錯,昨天存在的今天變成虛構,沒有任何人可以相信,察覺到不妥的人礙於壓力,只能自我催眠。到結尾,主角被抓後所受的虐待,被逼瘋,思想被改造,一想到今天的香港正向此方向倒退,真的感到心寒。我強烈希望所有香港人都讀讀此書,珍惜與守護我們現在擁有的自由。
11. 《Animal farm》

不計小學時那些圖畫英文書,這是我第一本自主讀完的英文小說,意義深遠而用字淺白,確是不朽的經典。與1984同樣講極權社會,前者中心是極權下人民的苦況,此書則主要揭露獨裁者攬權的手段,同樣建議所有人都讀此書,才能辨清政府的手段目的。
12. 魯爾夫‧杜伯里《行為的藝術》

五十二篇短小文章,認識一些行為偏差,也有些是自己一直未知的,可作提醒。
13. 韓麗珠縫身》

作者假設將來政府推行連體人政策,鼓勵人透過縫身手術合二為一。起初以為主旨講人與人之間既想得到絕對信任安全感,又想保有自由自主的矛盾。最後發現講自我個體與社會群體衝突的篇福更多。故事中,由於連體人在經濟上可帶來新景氣,如手術及手術後治療可幫助醫療行業,連體人專用的各種產品都可帶來新市場,因為政府積極推廣,終於令社會歧視不願縫身的人。在社會期望的壓力下,我們很難堅持自我,甚至以為順從社會就是自我。透過科幻荒謬的假設,深刻反映上述兩個命題,好看,推介。

14. 陳冠中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

作者意在指出現今的中國實際上仍繼承著清朝以來的天朝主義,政治制度根本是換湯不換藥,從未革新,只是由皇帝最尊變成貴族團體專政。對,但今天的制度比皇帝制度更差,皇帝家天下,視國家為一己私有,只要不是特別愚笨的昏君,也會想傳承下去,不會故意搞破壞,即使皇帝真的無道,亦只有他一人可以亂來。但現在呢,一個貴族團體內部推舉主席,官員任期有限,於是往往視職權為謀利工具,在卸任前盡情斂財,同流合污亦造成互相包庇勾結,正直有理想的難有作為。
15. 高馬可香港簡史-從殖民地至特別行政區》

香港正值多事之秋,因此特意讀讀香港史,這一本寫得不錯,客觀,分析亦獨到。
16. 陳冠中事後 本土文化誌》

成長於七十年代的文化人回憶錄,作者自述求學及創辦雜誌的經歷,兼介紹當時的電視電影發展。讀後深深嚮往,想成為當中一份子,但既無天才,又少時不努力,還是安心當個讀者吧。
17. 卡繆《異鄉人》

其實我還不太了解存在主義。故事深刻反映社會禮俗如何歪曲批判不迎合社會的異類,亦即異鄉人。即使不講社會那麼大,同學同事一個小群體,這種事屢見不鮮,遇到想法不同的人總想否定義方來維護自己的正義。我這樣理解好像不太存在主義?不管了,反正存在主義對文學的其中一個看法好像是:故事由讀者完成。
18. 威爾‧杜蘭《西洋哲學故事》

在年尾終於讀完一本比較系統的西方哲學史,也不可稱為哲學史,因為本書雖按時序,但只選了數位重要哲學家去寫,其餘忽略。作者文筆極佳,寫哲學也寫得如此吸引,將哲學家的思想、生平融合來寫,生動富故事情,對哲理深入淺出地講解,比起我之前看的各種哲學書,更易明白,推介給對哲學有興趣的人看。


本來2014年的目標是完成中西哲學史各一,結果勞思光的那套中國哲學史依舊未讀完,還停留在佛教,毫無進展。而今年所讀之書,數量亦較去年遜色,考完琴後人的確懶散了,2015年再努力,至少要讀完勞思光。

2014年2月23日星期日

華爾街狼人-三小時還嫌不夠

三小時的長電影看過不少,這是第一齣令我覺得毫無冷場的。奧斯卡的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不論哪一項得獎都實至名歸,就是如此傑作!

整體舖排發展極流暢,縱長達三小時,瑣碎過場並不多,幾乎都是一段接一段的重頭戲,一直維持至結局。事後要回想那一場最深刻?實在太多了,幾乎全是精品,下文再細述。

最難得是以反映現實金錢社會的荒謬瘋狂為主題的電影,竟可以拍得如此幽默,娛樂性極強,而又無損其尖銳深刻。笑笑笑,笑了三小時,最後還得到嚴肅認真的反思,實在太神奇了。導演充滿娛樂性的拍攝手法、一眾演員的出色演技、編劇妙絕抵死的對白,全令人拍案叫絕。

男主角演技已無可挑剔,演什麼像什麼,這次演瘋狂沉淪女色、毒品、金錢的佐頓貝福,讓我完全忘了他過往所演過的角色,這三小時他就只是「華爾街之狼」。第一場重頭戲是初入華爾街的主角與上司午膳,上司光天化日之下吸毒,只喝酒不吃飯,教導主角要如何利用毒品保持頭腦清晰,每天自瀆多少次以發洩,還捶胸吟唱,狀若瘋狂,上司配角的演技自然出色,而主角此時還是普通人,一副「這人是不是傻的」又不敢質疑的表情,青澀尷尬的神情維妙維肖,與日後變得比上司瘋狂百倍的他形成鮮明對比。之後主角教導下屬銷售技巧,在電話裡語氣恭謹謙遜,實際卻是暗中罵人祖宗十八代,只用表情、動作表達出來,而口中對白是一百八十度另一個模樣,難度極高,他做到了。另一場演技大考驗,是他吞下過期特級毒品,發作後全身麻痺,但又有緊急事要回家那一段,瘋狂中而要略帶清醒,還要做出各種高難度肢體動作,地上爬行、滾落樓梯、一副抽搐的樣子駕車,實在嘆為觀止。

導演的功力更是深不可測,駕輕就熟,與男主角一樣,全劇彷彿就是為了讓他們任意發揮,想怎樣做就怎樣,似乎隨意,劇情發展瘋狂亂來,但又極流暢。戲中主角迎娶女主角,亦即第二任太太,特意安排了求婚與結婚場面,但都只是甜蜜的過場,鏡頭一轉已是十八月後,男主角說結婚像天堂的聲音才剛落下,立即被嬌妻用冷水潑醒,而浪漫激情的二人立即陷入無窮無盡的夫妻爭吵。不得不提的還有主角救回險些哽死的朋友,在藥力發作的失控情況下,看到電視播著大力水手,一副自以為超人的模樣替人急救,成功後擺出大力水手的招牌動作,大力水手的動畫片與主角演出配合得天衣無縫。主角坐船去瑞士險死那一幕,一般以為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豈料主角還急著找藥品,大叫「不要清醒地死」,荒謬到極點,卻令觀眾完全理解。

至於編劇的抵死對白,最明顯就是主角與一眾下屬在會議室一副認真地商討策劃擲人中靶遊戲那一幕,還有主角與父親交換對妓女陰毛看法那些對白。這兩件無聊的小事,卻佔了頗長戲份;那些對白無恥下流,但又搞笑抵死。

那麼說回電影的中心思想吧,其主題嚴肅,只是不用說教形式表達,選擇極端的荒謬令人反思,雖然荒謬,卻寫實,我們的現實社會就是如此荒謬。金融市場是什麼?一開始上司已說得清楚明白,紙上的金錢遊戲而已。市場上的升升跌跌,根本無從預測,經紀要做的就是說服客人投入於紙上的勝利,以為自己贏了,實際贏的是賺取佣金的經紀。紙上的數字,從來不是真正的財富。

主角惡貫滿盈,最後雖然老婆帶著兒女離去,他亦要入獄三年,被迫出賣朋友,但他的下場真的慘嗎?他出獄後,即使大家都知他是騙子,卻仍奉他若神,要去學他的銷售技巧。所謂的銷售技巧,其實就是騙人技巧,大家都知道,但大家都想學。臨尾有兩個鏡頭:第一個是FBI坐地鐵看著主角被捕入獄的新聞,而身邊平民庸碌無神的目光;第二個是主角出獄開講座,出席者庸碌而殷切的眼神。似乎在告訴你,到最後,贏家依然是主角,凡人依然仰望著他,只要人有貪念,希望不勞而獲,主角永遠是英雄。導演要問:瘋狂的人生,抑或雙目無神的庸碌平凡,你要選哪一種?

2014年1月8日星期三

2013年5-12月

一 張五常《吾意獨憐才》
關於教育的散文合集。一直很欣賞張五常,雖然從未讀過經濟學,讀他的經濟解釋也讀得糊里糊塗,但很認同他的思考方式。舉兩點來說:他指出學習語文必須死背,不論中英,都需要透過死背經典範文去學習,文筆才會優美;另外他又指選老師最重要是選個有學問的,教學方法其次。這都是我一直以來的心底話,社會常常說什麼快樂學習,不要填鴨式教育,全都是廢話,要學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須下苦功,過程必有苦悶之處,快樂並不在於學習方式,在於滿足求知欲的充實成功感!很多學者學問淵博,但不擅長現在流行的什麼創意教學法,教學沉悶,不代表他們不是好老師。要從他們身上得到學問,必須自律發奮,發掘問題再去求教。很害怕什麼特別教學法、旨在令學生快樂學習的課堂,偶一為之亦可,若變成主要課程則浪費時間。要引導學生思考,其實可透過一般講課做到,最重要是老師學識豐富。那對於那些無心向學的學生又如何?抱歉,我比較刻薄,不想學就無謂學,不應改變主要課程,拖慢有心人去遷就這些人,他們需要特殊輔導或額外課後活動。

二 余華《世事如煙》
三 余華《現實一種》(重讀)
《世事如煙》很玄,看不明白,純粹感受作者的文字風格。《現實一種》是短篇集,這次是重讀,發現數年前初讀後印象頗深刻,很多劇情都記得,文筆劇情冷酷至極,有時荒謬得看似不可能發生,但又會感到害怕,可能不少人內心真的會有這些想法。余華擅長用極冷靜的語調寫人,雖然有時黑暗得過火而不真實,但其文字的確很有特色。

四 魯思‧本尼迪克特《菊與刀》
論述日本人民族性的經典著作,二戰後美國佔領日本,為了順利管治,派專家學者觀察日本人,寫成此書。雖然日本文化很多從中國取經,但兩個民族骨子裡差別極大,作者亦有指出中日一些行為相似、但心態不同的差異之處。例如對仁的觀念:中國人以仁為最高道德,忠孝並至高無上,否則會被稱為愚忠、愚孝;而日本人雖從中國接受儒家思想,卻不承認仁,他們認為遵守人際關係各種法制至為重要,為了對君主盡忠,任何不擇手段行為都獲認同。又例如對恩惠的看法:中國人傾向施恩不望報,施恩與報恩都是美德,並非必然;日本人則不喜歡受人恩惠,因為一旦受了就是虧欠別人,必然要報,所以不可隨便施恩。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作者觀察入微,難怪成為經典,即使數十年後去看,得著仍很大。

五 霍金《時間簡史》
沒有理科底子,很多地方讀得不明不白,但已深深感受到宇宙的奧妙,我能生活在這個地方這個年代需要何等美妙的或然率,人僅是宇宙的微塵,弱小得一敲即破,珍惜擁有的一切!

六 白取春彥《超譯尼采》
只是心靈雞湯,不是哲學書,內容淺易字數少,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可以試試。

七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通篇都是心理描寫,情節不重要,完全是對愛情多角度的反思,可稱得上愛情哲學。書中人物各有不同想法,作者精到仔細地表達出來。男主角深愛女主角,願意為她放棄安穩生活,偏無法在肉體上專一。女主角有一次終於忍不住出走,他為終於擺脫這負累輕鬆了很短的時間,轉眼就覺得這種輕無法承受,他就是喜歡被女主角負累,喜歡那種沉重。愛情總是令人沉重,可是我們總竭力追求。

八 楊河《笛卡兒》
九 侯鴻勛《康德》
十 侯鴻勛《黑格爾》
十一 趙建文《叔本華》
十二 趙建文《尼采》
十三 顧錦屏《馬克思》
這六本都是中華書局系列的哲學家入門書,每本二百多頁,大體一半生平一半理論,由於是內地編寫的,每本都附上該哲學家理論傳入中國的情況。作為入門書還不錯,我也是剛開始認識西方哲學,看得不多,不敢妄下評論。當中《黑格爾》寫得較差,讀完也不明白其理論,分析得沒條理。另外《馬克思》生平事蹟太多,理論太少,變成人物傳記了。
此六位哲學家中,最欣賞康德與尼采,康德較接近中國的道德哲學,尼采則別走偏鋒,不講道德,講原始欲望。讀了這幾本,再加上從前讀大學時曾研究過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總算對西方哲學有了個大概,越讀越喜愛,哲學不愧是知識之本源!我已沉迷其中,接下來的一年會繼續研究。

十四 陳永明《原來尼采》
這本是香港人寫的,寫得比上面那本更有清晰易明,亦有點獨到分析,推介。當中最深刻是作者指出尼采反基督的原因並非反對迷信,而是覺得歌頌愛,歌頌同情憐憫使人類退步、虛偽、失去生氣。很多哲學家講真善美,尼采則全然不是這一套,很有趣。

十五 張五常《受價與覓價》
依舊不太明白地看下去,這是卷三,等全套出版齊全,我會從頭再看一遍。

十六 郭敬明《小時代1.0》
眼見郭敬明在內地大紅大紫,看看有何厲害,原來是狗血小說,拜金主義、複雜隨便的情慾交錯,一本就夠了,之後幾本不用看。

十七 古龍《陸小鳳傳奇》
十八 古龍《繡花大盜》
小時候沉迷武俠小說,金庸全讀過,梁羽生也讀了不少,偏很少接觸古龍,也不知何解。其實以武俠小說論,真的寫得很好,還有點懸疑成分。可惜人大了,喜好變了,已提不起勁看武俠小說了。

十九 弗朗孛瓦‧馬蘇利耶《中東危機》
別因為生於香港就以為現今是太平盛世,中東正陷於無休止的戰亂,罪魁禍首就是所謂的正義大哥美國人,多點留意世界局勢,別再盲目崇美了!

二十 羅伯托‧芬齊(Roberto Finzi)《反猶主義》
作者反覆強調猶太人的可憐,總被歐洲人當權者用作代罪羔羊,一旦施政出錯,或民意低落,就將矛頭轉向猶太人。可是,觀乎當今以色列恃著美國撐腰有中東橫行無忌,我始終認為猶太人自己也有問題。

二十一 陳冠中《裸命》
友人談及陳冠中,才發覺自己讀過不少,儼如半個小粉絲。《盛世》讀得入迷,但這次教我失望了。全書以第一人稱敘述,但這位拉薩人主角實在討人厭,粗鄙庸俗得不想看下去,當然我還是看到結尾。作者當然有他想表達的訊息,反映少數民族所受的欺壓,反映即使庸俗如主角這種小人物,沒有大志只想努力生活,也在專制國家機器下無辜受害,但描寫不深刻,讀者無法投入當中。全書篇幅累贅,各方面並無出色之處。

二十二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
這本哲學史寫得很有系統、有條理,融入西方哲學觀點,與以往讀過的中國哲學史很不同,講解有別牟宗三、馮友蘭、錢穆這些國學大師。第一冊主要講先秦哲學,本身已很熟悉,但也從書中不斷學到新東西,作者常有獨到的見解分析,越讀敬佩之情越深。本書程度頗深,不適合入門之用。

二十三 村上春樹《聽風的歌》
 記得數年前讀大學時,嘗試看這本出道作,不過二十頁便呵欠連連,敗北而回。現在竟然看得津津有味,一天便讀完。全書散亂,情節沒有什麼條理,各式各樣拼湊在一起,只為了表達年輕、夏天的氣氛。作者的嘗試是成功的,我沒法清楚說出這本書的故事,但的確感受到當中氣氛。若期望看劇情的可不要選這本。

二十四 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不經不覺也成了村上的半個粉絲了,新作聽說沒有科幻成分,安心買回家。老實說我不喜歡《海邊的卡夫卡》、《1Q84》此類半科幻的故事,因為作者根本不會解釋,到最後還是一大堆疑團。也許有人會說,文學就是不用解釋,那我只可以說,我不喜歡。回正題吧,這次是中年人回顧青春之旅,一直看著情節進展順暢,村上一貫的文筆總會引領你一直看下去。比較喜歡一開始描述主角遭朋友遺棄,崩潰低落那一段,形容得太到肉了,所有經歷過低谷的人都有共鳴。另外主角常自嘲沒有色彩沒有個性,像空心的器皿般,其實他的朋友全都欣賞他善良隨和的特點,其中一位還說,你就是漂亮的器皿,那也很好啊。我想我們大部分人都一樣吧,總焦慮自己的平凡,在意別人的看法。從前我也這樣,實在很無謂,忠於自己,接受自己,欣賞自己,活出個性吧!

2013年9月20日星期五

考琴後記

剛於九月十日完成FTCL鋼琴考試,至今已過了十天,感到無比空虛,晚晚難以進睡,這是否試後抑鬱症?

準備這次考試,已成為人生中最熱血的一件事。過去數月,維持極規律的生活,早睡早起,每天由早上九時至晚上十時,除了工作、吃飯等一些必要的事,其餘都在練琴,盡量減少、到後來停止一切娛樂交際活動,即使坐車時亦聽考試曲和讀譜,偶爾做運動避免頸緊膊痛,保持身體狀態。

此前,從未為任何事如此努力過,或許當時以為自己已努力,但與今次相比僅小如微塵。會考,臨考前一星期才正式溫書;高考,兩個月;大學畢業論文,兩個月;之前的鋼琴考試,一天最多練兩小時。而這一次,由最初的每天四小時,增加至五小時、六小時,到最後甚至能一天練七、八小時。起初覺得四小時很難捱,漸漸發覺四小時根本練不到一點效果。一天八小時,本來只是從音樂家的自傳看到,從未想過自己能做到。也許是從前太懶散,如今我才體驗何謂精神疲勞,儘管睡眠充足,彈的曲目雖然難也未至於有做運動那種疲累效果,但每天高度專注數小時,會令人兩三分鐘立即熟睡。

最難得是解決困擾多年的怯場問題,記得上次考琴,本來準備充足,但臨場緊張,完全無法投入,只是手指隨肌肉記憶彈奏,彈得比平日差遠了,考完出來忍不住立即哭了。哭並不是因為害怕失敗,而是長時間的努力,最後完全無法發揮,那種悔恨讓我難過了很長時間。雖然結果成績不錯,但怯場恐懼一直揮之不去。為解決這難關,這次在考前兩個月就不斷邀請朋友來觀看,甚至辦了兩場預演,在數十人面前彈,又常常不要臉地在琴行眾目睽睽之下彈。本來我是只要有一兩個人在旁便失準,只得平日六七成的人,或許只要拿出攝錄機便緊張,到最後我已當別人不存在。考試那一刻,沒一絲緊張,頂多因考試琴不熟手有點小錯,或因自己走神而彈錯。前天替人婚禮彈琴,數百賓客,也毫無感覺,我知道怯場已一去不復回。

本來在報名考試前,正經歷人生最傷痛、情緒最失控的時刻,到了一個地步,是一直愛恥笑別人自殺的我深深明白自殺者的心態,因自己也有此想法。很多人勸告我根本不應報考,勉強自己只會更痛苦更失落,而最後我只花了兩個月便成功將全副心機投入音樂中。到底應該感謝音樂解救了我,還是感謝那可怕的感情崩潰令我比以往更熱愛音樂?我不知道,這是雞先還是蛋先的問題,反正結果我做到了。

如此自信滿滿,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不,其實我對考試結果如何也是一半一半。但成績並非一切,無論結果如何,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進步,不管是鋼琴技巧上、音樂感情投入上、個人情緒應對上、思想上。「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老土還是要說,人生悲苦挫折,若沒有當然最好,真的來了,亦必有意義,也值得去經歷。

練琴原來會上癮,如今考試已過,每天起床,無須再跟考試曲奮鬥,生活變得漫無目的,虛虛浮浮,反而夜夜失眠,做什麼也沒有幹勁,書、電子遊戲吸引力全都大減。我這人還是需要目標:蕭邦、李斯特練習曲各一,拉威爾-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巴哈十二平均律一首,蕭邦敘事曲第一首。希望二零一三年內做到。

2013年5月14日星期二

2013年1-4月

一 塩野七生《漢尼拔戰記》、《勝者的迷思》、《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前)》

繼續羅馬人的故事,《漢尼拔戰役》戰爭過程看得大呼過癮,二千多年前已有如此裝備與戰術,離鄉別井的數萬軍隊,駕大象翻過雪山,在羅馬國境擾亂多年,無人能敵,最終因故國失陷落敗。《勝者的迷思》則講羅馬國內鬥爭,在漢尼拔一役後,羅馬人吸收了他的戰術,稱霸地中海,鬥爭轉向內部,真的很佩服羅馬人在二千年前就有一套如此先進的政治制度,已注意到權力制衡,限制獨截者出現。

二 東尼賈德《戰後歐洲六十年》卷一、卷二

嚴謹的學術著作,編排不著眼於年份順序,而是逐個主題去講,之前未看過戰後的歷史書,無從比較,不過本書程度頗深,必須對之前的歷史有一定了解才能看得明白。

三 艾克哈特‧托勒《一個新世界》
朋友推介的心靈書籍,似乎也略有名氣,感覺就像佛學思想,用現今美國人的形式說出。一直愛看學術書,我會覺得有點冗長與繞圈子,有內容但沒有直接切入,不過我想一般人應該會喜歡這種形式。

四 邁可‧桑德爾《錢買不到的東西》

去年看過《正義》,奉為天書,當然不能錯過此書。不過這次的主題較窄,內容較貧乏,當然,仍然值得一讀。你會非常驚訝美國的人壽保險竟然如此可怕,無親屬關係的第三者可以替別人買保險而自己做受益人,根本是為別人生命下賭注,還是公司專門收購重病病人的保險單轉售,假如病人早死就賺錢,病人遲死便輸錢,規模還大得要發行債卷。諸如此類的我從前想都沒想過,美國的保險業就是這樣。